近日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这是继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0.5%之后的第二次下降,意味着该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相比之下,欧元区总体经济小幅增长0.1%,南欧曾经的“难兄难弟”经济表现亮眼,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都有0.5%的涨幅。尽管全球供应链压力缓解、能源价格回归历史水平等正面因素发挥作用,但融资成本的日益增长、海外经济放缓导致贸易的疲软,以及德国自身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加重了德国经济增长的压力。尤其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制造业疲软可能预示,短中期德国经济增长可能处于偏低水平,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或存下修可能。
作为欧元区乃至欧洲经济的增长引擎,德国肩负着带动东欧和北欧等经济资质相对较差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任,更是欧元信誉、信心和向心所在,而当下德国经济不良或增长潜力不足可能严重影响欧元区区域经济稳定性,特别是拖累欧元或难维持稳定升值趋势。当前德国经济不良主要是持续的能源和食品通胀冲击导致家庭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储蓄率季度环比下降0.1%,拖累了居民消费。这可能需要德国能加大财政支出,减轻能源通胀对民众可支配收入的侵蚀,抵消欧央行加息提高的企业融资成本,这对德国经济在未来避免陷入持续衰退的危机十分重要。包括从当下德国经济前瞻指标和实体景气度表现来看,第二季度德国经济改善尚存不确定性。
欧元区经济的协同与合作是一直比较棘手,而疫情以来各国经济的割裂愈发清晰,单纯依靠欧央行货币政策调节各国差异明显力不从心,财政政策的分化形成区域凝聚力的挑战。欧元区过去经历了多年的零利率政策阶段,但这一期间欧洲的经济并未呈现高速增长,而各国在适应了高杠杆的经济环境之后,显然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出适宜当下高利率环境的应对之策。尤其是金融资本面对各国纷繁复杂的经济与政策状况,其投资和投机策略更加灵活敏感,继而欧元的定价变动凸显焦躁且敏感。传统逻辑上,德国国力是欧元信誉的背后支撑,而当下德国经济不稳的境况下,市场急于为欧元信心和信誉重建找到锚点,显然这并非易事。以当前欧元区各国国力比较而言,法国和意大利可能难以成为德国合格的替代者。
从国际货币竞争角度来看,失去了德国作为信用核心支撑的欧元可能难以与美元相提并论,欧元区域经济总体的衰退可能是欧元价值下一个台阶的迹象。疫情以来,美国外延式、现代化新经济增长模式显然更优于欧元区内生性、传统型经济模式,也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较量中的能量,更意味着美元在和欧元国际货币的较量中取得胜利。削弱欧元显然符合美国货币国际霸权的诉求,毕竟在全球多国寻求“去美元化”的环境下,欧元贬值可能干扰各国本币国际化或货币多元化的努力。中长期来看,美国对美元和欧元汇率联动的诉求可能是美元贬值之际欧元尽量不升值,而美元升值之际欧元加快贬值。目前美联储有暂停加息迹象,而欧央行未来仍存两次加息可能,因而美国干扰欧元升值或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迎合市场情绪渲染欧元区经济不良或是重点手法。
综上所述,德国经济不良既是传统经济模式的瓶颈,又是阶段性多重因素干扰。这意味着欧元区乃欧洲经济失去重要引擎,继而可能影响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欧元区经济相对美国差距将是欧元兑美元中长期弱势的关键,而欧央行加息可能难以改变欧元受美元主导的局面。未来应继续关注德国经济能否改善,如果德国经济保持韧性,欧元则可能维持中长期稳定,阶段性异常行情值得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