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托业资产规模迈入15万亿时代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2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87万亿元,比2015年1季度末的14.41万亿元环比增长10.13%,同比增长27.16%,信托业自此跨入了“15万亿时代”。
至此,连续14个季度,信托公司营业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无论从绝对金额数还是相对比例来说都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Q2投资收益占比已达到39.56%。
2、盛中存忧,三季度信托资产5年首现负增长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相比2015年2季度末的15.87万亿元环比下降了1.58%,这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1季度起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同时第三季度利润总额环比大幅回落24个百分点。
一方面,传统信托业务由于前期基数快速扩大,遭遇瓶颈;另一方面6月份以来股市大幅回调使得信托公司的投资收益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使得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在三季度大幅受挫。此外,受今年央行多次“双降”的影响,融资类信托市场空间受到进一步压缩,从而对信托行业的盈利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清理场外配资波及伞形信托,6月后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骤降
伴随着6月份以来沪深股市的大幅震荡,杠杆资金中的重要一环——伞形信托遭遇重大冲击。9月17日,证监会明确了配资清理的范围,包括伞形信托产品和结构化配资的产品被囊括在内。
与此同时,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募集金额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在6月15号A股阶段性见顶后,发行数量和金额呈现出快速下滑的趋势。
4、信托公司继续大力增资,注册资本门槛提升至10亿元
4月,,其中要求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门槛由3亿元提升至10亿元。
2015年信托公司频繁增资,除了受《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影响外,增资还可以加强信托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另外,增加注册资本有利于信托公司对未来业务提前布局,并且反映了信托公司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2015年度进行增资的信托公司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5、过半信托公司已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
截至2015年12月24日,共有39家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不过与信托公司扎堆备案相比,仅有7家信托公司拥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
过去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通常只是提供通道业务,而信托产品的实际投资管理工作是通过聘请投资顾问来进行的;未来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向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靠拢,除通道业务之外,信托公司正在不断探索从主动管理角度出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6、36家信托公司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鼓励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在传统业务竞争不断加剧、金融机构之间业务趋同的情况下,信托公司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转型路径,通过多元化业务构成来寻求突破。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共有36家信托公司获得这一业务资格。中泰信托12月也获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通过参与低费率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相关业务能力后,信托公司开始尝试在一些领域主导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成为信托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7、信托公司分级标准和结果2016年出炉
12月16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正式发布。2016年第一份信托行业评级结果或将出炉。指引指出,该行业评级内容包括信托公司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增值能力、社会责任4大项11小项,简称“短剑”(CRIS)体系。
评级结果或将对业内所有公司都产生较大影响,获得较低评级的公司不论是同业业务还是信托业务都会面临较大压力。
8、银监会明确信托业保障基金存缴细则
中国银监会3月时下发文件,就备受业内关注的信托业保障基金筹集和管理相关事项作出通知,要求保障基金的认购从2015年4月1日前开始。
按照《办法》规定,保障基金募集规则分为三类:信托公司按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资金信托按新发行金额的1%认购;新设立的财产信托按信托公司收取报酬的5%计算,由信托公司认购。
对于信托公司净资产部分,《通知》要求,各信托公司今年4月1日起按照2014年未经审计的母公司净资产余额的1%认购保障基金,并将认购资金缴入保障基金公司在托管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
9、银监会支持信托公司再融资,多家积极筹备上市
银监会4月10日下发的《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办法》明确信托公司再融资,包括IPO、挂牌新三板及借壳上市的条件成为文件最大亮点。截至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仅有两家为上市公司,另有几家信托公司正积极筹备中。
10、十部委联合发文,为互联网信托正名
7月,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意见》提出,信托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要制定完善产品文件签署制度,保证交易过程合法合规,安全规范。
三大信托巨头均已涉足“互联网+信托”,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并已初具规模,其中既包括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盘活存量,为信托投资者提供流动性,又包括与互联网大鳄强强联手共建平台。
转载自 东方财富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