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混业观察, 财新传媒出品,获得微信公号媒体及原创“双认证”,关注请点击图上方小字金融混业观察,参加VIP计划请见文尾;点击订阅“金融人·事”,先人一步获知独家可靠内容。
观察者言: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市场比较关注非标业务要如何转型,还会不会继续做?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认为,未来的非标业务,可以像做项目类信托产品一样做非标产品,坚持风险收益过手、期限不错配、信息充分披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财新记者 武晓蒙/文
虽然资管新规尚未落地,但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开始未雨绸缪,准备转型了。
近日,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在出席中债登“政策变化与资产配置”论坛时表示,资管新规目前尚未正式发布,但基本方向是明确的,即统一规制、打破刚兑、回归本源、差异竞争。“今年是资管转型的一年,转型幅度最大的是银行理财。”
市场比较关注的是非标业务要如何转型,还会不会继续做?潘东表示,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禁止金融机构投非标,只是强调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对于非标业务,未来或将回归项目信托计划发行模式,例如光大银行近期推出的阳光紫系列资管产品,就是像做信托产品一样做非标产品,符合一一对应、期限不错配、信息充分披露等要求。
“未来的非标业务,;二是期限匹配,可以做独立发行,或者将现金流打包,做成标准化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私募市场的证券化等;三是信息充分披露,风险收益过手。”她认为,非标的客户都是银行原有的基础客户,只要客户的需求在,可以做一些金融创新去满足需求,但非标的整体规模和占比应该是呈下降趋势的。
提到资产配置,她表示,首先要明确资金特点。对资管机构来讲,资金来源和投资者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圈定了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了。例如,普通客户银行理财需要的是安全稳定的收益,收益率不求太高,但不喜欢波动,类似绝对收益的投资策略。私人银行客户可以承受大一些的波动,但对收益的要求也更高。
展望2018年,她认为,固定收益是今年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配置选择。一是目前固收类资产收益率较高,若不考虑交易所得,持有至到期赚票息也可行。此外,随着债券市场预期好转,如果未来收益率曲线下行,还可以赚取一定的资本利得。“资管新规的出台,对非标投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未来比较明确的是基础资产标准化。如何标准化?股性的资金,可转向资本巿场;债性的资金,可转向债券、ABS和REITs。”
不过,她提醒,虽然当前市场对债市预期相对乐观,但依然要注意今年的信用风险。随着去杠杆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供给侧出清、资管新规落地等,债市的信用风险不容小觑。“一旦出现信用风险,既没赚到票息也没赚到资本利得,连本金都没了。”
对于银行理财配置比例较小的权益类资产,她认为2018年要比2017年难做,一些机构都将权益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目标调低了。“目前的预期应该是宽幅震荡,可能震荡幅度比之前要大些,而且主题不明显、风格不明显,对管理人能力要求更高。”
提到货币市场配置,潘东表示,4月17日,央行宣布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00BP(基点),置换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9000亿元,预计释放增量资金4000亿元,目前市场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转为中性或乐观,但资管机构还是应该做好流动性的充分准备和安排,考虑客户的申购赎回、自身的流动性储备和融资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一直比较关注的是资管新规落地对资管行业的冲击。实际上,近期一些陆续执行的新政都逐渐“显威”了。例如,3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下称23号文),严禁金融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政府债券形式以外的违规融资,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化原则,基于项目现金流而非政府信用作出风险评判。
对此,潘东认为,,主要是从资金需求方(例如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城投公司)进行规范,23号文则直接从资金供给方(例如银行、资管机构)进行规范,估计23号文对平台公司、国有企业有较大影响。
此外,自今年1月1日开始,资管产品将开始征收增值税,估计对整个资管行业的盈利影响较大。“如何去面对这些新政策和新变化,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潘东说。
2017年6月末,,要求对资管产品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于2018年开始征收。■
关于资管新规后的何去何从,一定要听石磊在我闻的独家专栏“风险配置大发现”,4月8日上线,每天中午10分钟,言必有物、听必有得。
第一时间了解更多金融人·事、交易、案件,怎可错过财新传媒出品的垂直类新媒体独立收费单品,品质原创,独家快递,工作日更新,扫码订阅。
近期目录 ⬇️
张金顺团队撤离宝能 再战长安信托 (试听)
冤大头何以纷至沓来 明天系资产处置大变戏法|明天系资产处置系列之二
"胜利者"
......
特别提示
即日加入本公号VIP组。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真实姓名+微信号+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手机)
版权声明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