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两宋”一直被称为“弱宋”,但这其实只能说明它在军事能力上的不足。宋朝的商业是特别发达与繁荣的。宋朝同样也是中国官办借贷与民间借贷的迅速发展期。今天,就一起一起来领略下宋王朝借贷市场的风貌。
两宋期间,出现过质库、检校库、抵当所、抵当库、长生库、社仓等金融机构,其中官营私营都有。也出现了与现代金融产品很类似的东西。
比如“便钱”,相当于今天的银行汇票;
还有“现钱公据”,相当于现金支票;
再如“钞引”,它是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的统称,相当于现在的有价证券。
现代金融一般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宋代与现代金融体系是极其相似的,尤其是其特有的官营借贷机构——检校库、市易务和抵当库。
检校库,是北宋时出现的,类似于今天的信托机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主要就是清点和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的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人户存入的财物等,但主要业务以管理遗孤财产为主。
管理遗孤财产:
根据宋朝的立法,对亲人离世的遗孤,政府有责任将他们的财产核查清楚、登记在册,存入检校库代为保管,并定时从代管的财产中划出若干,发给遗孤作为生活费,等遗孤长大成人,政府再将代管的财产还给他们。宋朝政府希望通过官方的检校,使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的权益获得保护,免遭他人侵夺。这与现代的信托机构有些许类似。
放贷功能:
当时有人上报宋神宗,认为“财产放在库里,只会越发越少;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则将用之不竭。”遂请求朝廷批准检校库放贷。
若能放贷就可以收利息,可供公用,何乐而不为,所以当时宋神宗也就批准了。随后全国的都水监、军器监、律学、武学、国子监等机构,纷纷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检校库,地方各检校组织纷纷仿效,所以迅速在全国推广。
检校库把老百姓的钱、孤幼财产用来放贷收息,此业务也因此在宋代资金融通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显而易见,当时宋代借贷业已开始具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的作用,有点现代银行揽储放贷的意思了。
北宋抵当所与南宋抵当库,虽名字有差,但却是一脉相承。
抵当所创立于北宋,起源于检校库。自从检校库的放贷功能增加后,宋神宗特意下诏“开封府检校库”下设立抵当所,但此时还未在其他地方开设普及。
直到南宋熙宁九年,其管辖权下放后,抵当所的经营区域也迅速由京师向京畿乃至全国辐射,各级地方、政府军队及后勤机关纷纷设立抵当放贷机构,地方上开始称其为“抵当库”。
抵当所与抵当库的业务,说白了,就是向市民提供抵押贷款,从中赚取利息。在南宋末时,政府出于公共救济的目的,还命令抵当所向贫民开放免息贷款。而且当时还有一创造性的业务,就是有息存款,就如今天的银行存款业务一般,这也是很多专家认为宋代出现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标志。
市易务,是王安石推行市易法时所设置。市易法虽后来由于运营成本过大,再加上守旧派的反对被废除,但其对宋朝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宋神宗时期,大商人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开始在行业内实行垄断经营,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在此情况下,市易法中规定政府出钱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不但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可有效抑制兼并、平定物价。
另外,市易法中的另一种赊贷方式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大商人可贷钱,中小商人可赊货,以地产或金银等产业为抵押。但后来由于对于赊贷风险没有充分估计,各级市易务官员为追求个人业绩盲目放贷,造成后期资金链条断裂,出现还贷困难的现象。
所以,后期的市易务工作都是围绕追索和豁免市易赊贷的欠款而开展的。尽管如此,仍不可否认市易务在宋代商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宋王朝比其他任何一个王朝政府都要懂得拥抱市场,但后来到了元明清时这些都遭到一步一步的压制与废除,才导致宋朝所建立的金融机构没有形成如近代意义上的银行、金融信托与证券交易所等一般的金融体系,而只是在宋代昙花一现。
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千年前的宋朝,金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它为我们提供各种资金的便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经营活动。在现代生活中,它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形影不离,做生意、贷款买房、生活支付、理财投资等都离不开金融活动的参与。
温馨提示:大家如果还有借款相关的任何问题可在本公众号的在线客服发消息进行咨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可在线咨询
可在线申请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