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只要设立了信托就能传承无忧、一劳永逸,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设立信托之后还是发生了家族争产内斗,是否就说明信托作用其实并不大呢?对此,睿璞家族办公室创始人郭升玺先生和瑞永信托香港有限公司主管杨颂雅女士提出了自己见解。
正如大多数TVB剧里呈现的那样,有豪门的地方就有恩怨。最近,在2017年胡润香港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20位的鹰君罗氏家族被曝卷入争产风波。
鹰君集团由罗鹰石1962年创办,1972年成功上市,由此罗氏成为香港的名门望族。
罗鹰石夫妇共育有六子三女,六位儿子现皆为商界名流,六人在港共持有10间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00亿港元。
罗鹰石于2006年去世后,三子罗嘉瑞出任集团掌门人。而此次的争产风波发生于罗鹰石遗孀罗杜莉君与六个儿子之间,争议焦点则在于罗鹰石生前设立的家族信托。
为了保障家族的利益,避免身后出现争产纠纷。1984年4月14日,罗鹰石及妻子罗杜莉君委托设立家族信托,为全权委托信托。
这份信托的受益人为罗杜莉君及罗鹰石6个儿子3个女儿中的五子一女。其中次子罗旭瑞和次女罗慧琦、三女罗鸿镟被排除在外。
关于这份信托的分配情况,由于没有公开因此无法知道具体的权益分配。但从持股份额来看,截至去年底,该信托共持有鹰君33.48%股权。
连同个人持股,罗嘉瑞共持有鹰君60.48%,而罗杜莉君持有鹰君34.37%。同时罗嘉瑞目前也是家族信托的委托人以及鹰君的主席,由此可以判定罗嘉瑞为最大受益人。
2016年年底,97岁的罗杜莉君突然上诉香港高等法院,控告信托,要求法庭向汇丰颁禁制令及撤掉其信托人职务,下令汇丰信托交代账目及赔偿损失。
三子罗嘉瑞则公开表示,认为母亲的上诉是受人摆布,暗指罗旭瑞夹持罗杜莉君。
而随后罗母发布家书回应,强调入禀法庭告汇丰信托是其个人意愿,未受到任何人影响。同时斥责罗嘉瑞在媒体面前质疑其入禀汇丰信托的决定实为不孝,亦对其他兄弟姊妹不公平。
5月,在幼子罗启瑞被踢出鹰君的董事局,罗母搬离此前与罗嘉瑞同住的大宅,入住罗旭瑞旗下的富豪酒店之后,这场内斗风波走向了高潮。
目前,罗氏家族内部分裂成两大阵营:
·阵营一:罗杜莉君、长子罗孔瑞、次子罗旭瑞、幼子罗启瑞
·阵营二:三子罗嘉瑞、四子罗康瑞、五子罗鹰瑞
事件发酵至今,双方各执一词,很难判定孰是孰非。但从信托的层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罗母对信托的上诉,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
睿璞家族办公室创始人郭升玺先生分析认为,罗氏家族设立的信托属于discretionary trust,即全权委托信托。这类信托下,受托人有相当大的权利决定受益人的分配以及要不要分配。
而按照罗母现有的说辞,她上诉的理由是“信托受托人不依照她(委托人)的意愿行使职责”。如果罗母的信托律师从这个角度打这场官司,胜诉的机率将非常小。
因为全权委托信托的受托人本就不应该听命于委托人意愿行事。受托人设计信托合约只是依据委托人的意愿来设计,而设计完之后,受托人的职责就主要是保护受益人的利益。
所以只要受托人没有违反信托合约里的内容,罗母胜诉(撤销信托人职务)的机率并不大。
罗氏家族内部之所以分为了两个派系,其实就是因为这个信托本身受益分配不一样,吃亏的一份想要打破这一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托本身就不是走法定继承的方式,这也正是信托的力量所在。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尽管全权委托的受托人权利非常大,但是如果受托人违反了信托合约的某些条款,偏袒了部分受益人,没有做到公平处置的时候,罗母就此做出一些举证,就是不同的结果。
因此,郭升玺先生的观点是,这场上诉成败的关键在于罗母持有意见是从哪个的角度来提出佐证。如果她持有的观点是受托人本身未依照信托合约来擅尽其信托责任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机会。
问题二:设立信托后依旧出现家族内斗,是否说明家族信托其实作用并不大?
郭升玺先生提到,现实中关于信托的法律诉讼非常多,尤其是发生在内部受益人之间或是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甚至是保护人之间。
在信托设立初期,受益人可能往往没有异议,但当委托人过世之后,他日认为自己分的过少了,而认为其他受益人分得过多的时候,就开始上诉。
这些情况常常发生,受托人能做的是尽量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信托结构设计得更完善,却没有办法完全规避。
郭升玺先生也特别强调到,其实信托并不是设立就完事了,这是国内很多人的误解,设立信托恰恰只是一个起点。
对此,瑞永信托香港有限公司主管杨颂雅女士也认为,事实上没有任何工具可以杜绝家族内斗的发生,但是专业人士的介入一定会让事情变得更好一些。
信托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家族内斗的后果变得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如果没有信托,家族内斗最后可能导致清算家族企业,这样父辈打下的基业将会消失,后果会更糟糕。
此外,杨颂雅女士建议,除了设立家族信托外,借助家族办公室来改善家族成员的关系,通过家族教育培养家族责任感也非常有必要。
作者:蒋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