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三板上市的“九鼎集团(430719)”爆出新闻:
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刚的一段内部会议的讲话录音和文字,被人披露出来,向普通人展示了“大佬眼里的金融市场”,估计普通投资者读后会感到非常震撼。
吴刚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家境不好,只读了个中专,就到一家水泥厂工作。然后,他通过自学拿下多个本科文凭,在1998年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入职闽发证券投资银行部,一年之后考入证监会。又用了5年时间,他成为证监会最年轻的处长,随后下海创立了搞PE的九鼎投资。
九鼎投资后来在新三板上市,并一度成为“新三板市值第一股”。在2016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吴刚以175亿元的财富,名列百富榜147位,并蝉联新三板首富。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吴刚是如何在内部会议上,谈到金融投资的:
价差是盈利的核心来源,价差包括基础价差和泡沫价差…基础价差坚持一买二,如果我们碰上运气好或者我们运作运作然后以一个泡沫高价卖给傻瓜、一群傻瓜,就是股民,一个傻瓜或一个傻逼接盘者,这就是泡沫价差,没有我们就把基础价差给赚了。
投资成败不能寄希望于增长,只能寄希望于价差,买的便宜是赚钱的王道,…当然这不能对外讲,对外讲这不是占别人便宜吗,但赚钱就是这样的,有人吃亏你才能赚钱,就是要利用别人不对,所以你每个项目就要思考为什么能赚钱,是不是有人要犯傻,别人犯傻你就能赚钱,这就是本质。你们不要对外讲,。
接下来讲我们的赚钱方式,我们赚钱只能靠捡钱而不能靠挣钱,什么叫捡钱什么叫挣钱,我个人定义能力圈内赚钱叫捡钱,能力圈外赚钱叫挣钱,…在能力圈里做事就很轻松,…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捡钱,只有我们轻轻松松百分之百挣钱了,凡是不轻松的钱你挣不了,天底下赚大钱的人都是捡钱赚的,没有人靠挣钱赚大钱。
我堂哥就是挣钱,每天八点起床上班,天天在工地上打工搬砖但是赚不到钱,因为他不是通过捡的方式,他是真正的挣了,他没有在一个小小的能力圈里弄到极致。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就是捡钱,在能力圈里面把这个钱给赚了,轻轻松松,挣钱太难,我们都没有挣钱的本事,…人类和平时期的唯一战争就是赚钱。…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总有些傻子不太懂的哗的就撞进来了,后面我们就把他按住拿下,这样躺着就把钱赚了,这才是真正赚大钱的办法,要摒弃挣钱。
吴刚演讲的内容很多,外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我引述的则是外流部分的几段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在网上搜索演讲的内容。
对于吴刚演讲内容外流,九鼎公司有过一个声明,称:“目前网络流传的我司高管发言录音来源于年会活动,但内容经过后期剪辑,断章取义,与高管发言现场情况大相径庭,希望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注意甄别。”
不过本文涉及的部分,有录音在,逻辑也是清楚的。它至少告诉大家以下几个道理:
1、对于专业的金融投资机构来说,主要依靠“价差”而不是“增长”获得利润。“价差”包括“基础价差”和“泡沫价差”。
所谓“基础价差”,机构投资者往往是通过资金优势获得的,比如定增的折扣等等。而“泡沫价差”,则可能是通过炒作概念获得的。比如一个“养猪”的上市公司,突然搞起了新媒体;一个服装企业,突然要造新能源汽车。诸如此类的炒作,往往就是为了制造“泡沫价差”,让股民接盘。
泡沫价差对于接盘者来说,其实就是打劫,让你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血汗钱交出来。
2、在专业投资者眼中,股民就是傻逼,是泡沫价差的接盘者。吴刚这句话说得赤裸裸,也足以让很多对金融投资(特别是股票)寄予期望的散户们头脑清醒。
3、“捡钱”和“挣钱”。吴刚认为,“捡钱”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赚钱;而“挣钱”,则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来赚钱。
其实这个说法还不够明白。进一步解读就是:通过信息、知识、资金不对称来赚钱,就是捡钱,这非常容易。反之,就是“挣钱”,就要耗费体力和更多的智力,难度就很大。
专业投资机构甲,如果想赚普通股民的钱,这就非常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等、资金不对等、知识不对等。而如果想挣“专业投资机构乙”的钱,就比较难,因为大家在资金、知识、信息上基本是对等的。
所以在金融市场里,专业投资机构,特别是知悉了内幕消息的专业机构,就如同手持先进武器、身怀绝技的猎手,而普通投资者就是猎物。
普通股民进入股市,常常把自己看做猎手,是跟机构一起打猎的人,股票才是猎物。其实不然,在专业机构眼中,散户就是猎物。因为专业机构从来不寄希望于通过“增长”来赚钱,而是通过价差赚钱。这种零和游戏下,只能把散户当做猎物。
这就是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的残酷现实。
跟金融产品不同,房子不是虚拟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套住宅,如果建在北京北四环边上,旁边有好的小学、中学,那么这套房子的基本因素不会改变——它是北京的房子,它位置很好,它拥有优质学位,它可以居住或者租出,这些都不会被改变,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开透明的。
而股票、债券、信托产品这类金融产品就不同,它们对应的是企业,是企业的业绩和预期。业绩可以被操纵,可以虚报很高也可以故意压低。此外,企业还可以转移资产、最终破产。所以,股票、债券、信托的价值,主要是信用。当信用没有了的时候,它连擦屁股纸都不如!
金融市场天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资产会发生急剧的变化,甚至突然归零。而房子不同,只要不发生地震、战争,它的基本属性和配套都会长期存在,基本保持稳定。
股票可能有庄家,也可能没有庄家。而每个城市的房子背后,都是地方政府在坐庄,新房子还有开发商在坐庄。所以股票波动巨大、易跌难涨,而房子价值稳定,易涨难跌。
有人说吴刚的讲话,透露了金融圈的“贪婪和残酷”。其实,金融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吴刚讲了真话,把残酷的一面揭开了、挑明了而已。
中国即将从“印钞票的时代”进入“印股票的时代”。“印钞票的时代”,主要是通过货币超发,推动房价上涨,让买房者资产增长、未买房者产生紧迫感,最终推动城镇化快跑,实现中国GDP的快速增长。
有不少人认为,“印钞票的时代”带来了房价过快上涨,因此是残酷的。我想说的是:“印股票的时代”,,则其残酷程度将远远超过“印钞票的时代”。因为过去这10多年,买房子的人95%以上都赚钱了。“印股票的时代”能让95%的人都挣钱吗?
中国股市,历来是少数人挣钱。所以我最近几年一直提醒大家:即将到来的金融大时代,股市将越来越不适合散户,如果你不信,可以去试试。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特殊的信息渠道,没有资金和金融知识的优势,还是远离股市,对金融产品保持谨慎。未来可以让你长期抵御通胀的,还是大城市的优质房产。此外,就是境外的优质资产,以及少量的美元、黄金配置。
记住吴刚的话吧:普通人进入金融市场,在大佬眼中,就是一群傻逼,一群送钱上门的人。吴刚说的非常正确!
房价上涨74%!“冠军”为什么是这个城市?!
谁是当前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项目组,刚刚给出了答案。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
1、房价环比上涨最快的两个城市是:三亚(+9.59%)、西安(+4.33%);
2、房价同比上涨最快的两个城市是:西安(+73.89%)、成都(+56.4%)。
上图:相关报道截屏
由此可见,西安是当前楼市里风头最劲的城市,一举拿下了同比涨幅的冠军和环比涨幅的亚军。
为什么是西安?
其实非常简单:整个陕西省正在全力支持西安做大做强,俨然要把整个陕西省装入到西安市里面。
过去两年多里,西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为目前的房价上涨做好了铺垫:
1、2017年1月,陕西省宣布,国家级的“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
2、2018年2月,由国家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西安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3、2018年3月,《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正式印发,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
4、与此同时,西安成为二线城市里“抢人”力度最大的城市,今年前3个月新增户籍人口超过25万。
可以这样说,在国家和陕西省的力挺下,一个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大西安”已经横空出世了?
什么国家战略?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战略。
在三大国家战略里,都需要西安发挥作用。所以,做大做强西安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西安一直是强省会城市。下列数据(2017年度)可以证明这一点:
1、西安的GDP占全省的34%;
2、西安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32%;
3、西安的存款余额占全省的53%;
4、西安的房地产投资占全省的75%。
不要以为西安是“最窝里横”的省会城市,它比西宁、拉萨、银川都差远了。西安只是一个比较强的省会城市,跟郑州、成都、武汉、长沙、合肥等差不多。
所以说,西安只是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带动全省的发展,大家基本上都是这种打法。
那么问题来了:哪里才是未来西安发展的重点,投资应该投向哪里?
如果你把最近几年西安的各种文件、规划看一遍,你会感到晕头转向的。
上面是国家级西咸新区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这个新区包括5个片区:沣河两岸的“沣西新城”、“沣东新城”,以及渭河以北的“秦汉新城”、“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
由于新区地跨西安和咸阳,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是省委、省政府来管理的。后来可能意识到了机构叠床架屋,从“做大西安”的角度出发,把新区交给了西安代管,而咸阳降到了从属地位。
上图是西咸新区的发展轴线,可以看出规划者准备在西安原来中心区的西面,建设一个“现代化大西安中心轴线”。按照这个规划,沣东新城显然非常重要,是未来西安的新中心。
但到了2018年3月印发的“《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里,两个平行的轴线,变成了三个平行的轴线,成了下面的样子:
也就是说,在东面多了一个“国际开放轴”。对于西安未来的最新表述,也变成了: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
具体是: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开放轴。
两带:秦岭生态带、渭河生态带。
多中心:以西安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功能为主,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区;以沣东新城科技统筹板块和沣西新城中心商贸服务区、国际文化中心为核心,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新中心;以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论坛、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港务区国际陆港、西安体育中心为中心,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东部新中心。
此外,跟“建设西咸新区新中心”并列,提出了“建设渭北新城”;还把阎良、临潼、鄠邑确定为了3个副中心。
至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开花的“大西安”,除了南面的山地,西面、东面、北面都是发展重心。
一度被视为西安新CBD的沣东新区,在最新规划里的表述变得有点模糊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跟西安急于做大做强有很大关系。
下面表格,是全国主要省份和部分主要城市的2017年的“资金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省区市 | 资金总量(万亿) | 地方财政(万亿) |
广东 | 19.5 | 1.13 |
北京 | 14.4 | 0.54 |
江苏 | 13.5 | 0.82 |
上海 | 11.2 | 0.66 |
浙江 | 10.7 | 0.58 |
山东 | 9.1 | 0.61 |
四川 | 7.2 | 0.36 |
深圳 | 7.0 | 0.33 |
河北 | 6.0 | 0.32 |
河南 | 5.9 | 0.34 |
辽宁 | 5.4 | 0.24 |
湖北 | 5.2 | 0.32 |
广州 | 5.1 | 0.15 |
湖南 | 4.7 | 0.28 |
安徽 | 4.6 | 0.28 |
福建 | 4.4 | 0.28 |
陕西 | 3.8 | 0.20 |
杭州 | 3.6 | 0.15 |
成都 | 3.6 | 0.13 |
西安 | 2.0 | 0.065 |
注:表格里的“资金总量”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地方财政”是“地方一般预算内收入”。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陕西全省汇聚的资金总量只有3.8万亿元,大致相当于杭州或者成都的水平,大约是深圳的一半。所以,陕西是一个经济竞争力、规模都偏弱的省份。至于西安,汇聚的资金总量占了陕西的一半以上,在省内非常强大。在全国的排名,大概在13位左右。即便手里的资源非常有限,陕西省仍然继续推动资源向西安聚集,以参与全国城市间激烈的竞争。
可见想见,其他陕西城市完全进入了无足轻重的时代。
那么西安的未来值得看好吗?当然值得看好,毕竟西安是中国内地的“资金第13城”,汇聚资金能力还是不错的,超过了宁波、青岛、长沙、福州、合肥、沈阳、大连等众多城市。
熟悉我专栏的人应该知道,我对西安的评价一直是“资金竞争力强,人口竞争力弱”。当地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弱点,所以才有了力度空前的“人口争夺战”。而且西安深知,仅仅吸引省内资源是不够的,陕西是个“小省”,人口才3800万。所以,人口争夺战主要是针对外省人才展开的,这个打法是对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西安房价正在快速上涨,因为此前绝对价格低,补涨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上涨过快,则将影响人口流入,对当地经济不利。从中长线看,西安楼市仍然值得看好。
下面是我们团队此前整理的陕西省各城市2010年到2016年的增长情况,其中“人口”使用的是“小学生人数”。可以看出西安的增长是全面的、在省内无与伦比的。
陕西10城经济与人口增长情况
(2010年~2016年)
地区 | 资金 | 人口 | 财政 | GDP |
西安 | 115% | 16% | 165% | 93% |
安康 | 147% | -12% | 54% | 160% |
榆林 | 109% | 6% | 85% | 58% |
延安 | 99% | 9% | 23% | 22% |
汉中 | 120% | -17% | 143% | 127% |
宝鸡 | 120% | -18% | 94% | 98% |
商洛* | 128% | -24% | 123% | 145% |
咸阳 | 120% | -22% | 87% | 118% |
渭南 | 106% | -17% | 93% | 86% |
铜川 | 85% | -29% | 56% | 66% |
陕西 | 115% | -7% | 91% | 91% |
全国 | 112% | -0.03% | 93% | 87% |
,其中商洛2010年小学生人数未公布,以2009年数据代替,反映的是2009~2016年人口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