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凤凰网财经
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并不是谁花钱谁发债,都是通过代发,对金融机构大家现在批评比较多,但宏观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不准确,,地方政府发债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微观上来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财政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从而扭曲了自身的决策。
凤凰网财经6月14日讯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于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凤凰网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并不是谁花钱谁发债,都是通过代发,对金融机构大家现在批评比较多,但宏观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不准确,,地方政府发债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微观上来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财政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从而扭曲了自身的决策。
以下是发言实录:
徐忠:今天上午介绍了大量的金融改革的工作,但对防风险是不是足够呢?刚才杨主任已经回答了,紧紧依靠金融改革还是不够的,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在讨论是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去杠杆还是适度松紧,近年杠杆处于高位,劳动生产力处于低位,货币空间很小,从2009-2016年,贷款平均利率是在下降,而在去年累积下降了46.5%,但是我们在利率下行的同时,我们的杠杆却是上升,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我们的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更快,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防风险这个主题,核心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财税体制改革,整体上来看,我们的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是各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占用过多财政金融资源,经济内生动力培育不出来,第二从劳动力成本来看,社保缴费使得佣工成本太高,从土地成本看,我就不讲了,刚才大家讲了房地产的问题,总之,只有通过财税改革,我们才能够降低成本,才能够推动新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角度,我们的杠杆,2017年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速度明显放稳,企业杠杆率159%,比较高,但实际上来说我们大量的高杠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也就是说我们从杠杆乐观结构来看,问题在于政府的杠杆比较高,2016年如果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中国广义口径政府部门杠杆率为62.2%,已经超过了欧盟警戒线标准,居民的杠杆最近上升的比较快,上升的比较快也是房地产的原因。
第三个角度,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最大的风险点,财税改革滞后是大风险,从历史看,,首先是分析政府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无序扩张,第二政府债务与非政府债务没有明确区分。
第三,刚性兑付使得道德风险十分严重,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并不是谁花钱谁发债,都是通过代发,对金融机构大家现在批评比较多,但宏观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不准确,,地方政府发债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微观上来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财政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从而扭曲了自身的决策。
实际来说,由于制度没有规定地方政府破产,金融机构也不知道如何执行地方政府破产,坏账如何处理,哪些地方政府资产可以弥补坏账的损失,总之我要得出的结论就是说,仅仅推进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不足以解决高质量发展转型和防范金融风险面临的问题,从实体经济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是用来解决短期问题,难以解决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金融稳定来看,采取流动性管理措施,有助于暂时缓解危机,国际来看,全球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都在推动结构性改革,谁的结构性改革彻底,谁就会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
当前,避免宏观经济金融的副作用,实现高质量增长和防风险,只有利用好宝贵的改革创造期,落实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部门的约束,有利于破解民营部门背后的玻璃门旋转门,本身就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财税改革怎么改,这几点肯定要实施,改革地方税收体系,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要建立一级政府一级税收权,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匹配度,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和财政信息透明度,探索地方政府财产破产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形成约束,谢谢大家。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支持原创,欢迎投稿,投稿采访请联系中国政信融资大讲堂培训中心主编室,010-57297655,HLFYX@126.COM。
关于举办“政信融资业务操作实务及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解析培训班”的通知
一、 主要内容:
(一)十九大后,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变革
主讲人:国家财政部某参与PPP文件制定的专家
(二)新常态下政信业务操作实务
主讲人: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评审部高管
(三)产业基金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主讲人:某专业基金公司高管
(四)PPP合同风险防范实务
主讲人:发改委PPP专家库某专家
(五)PPP融资模式设计与运营管理实务
主讲人:某专业基金公司高管
(六)中国投资协会城投委项目对接交流
主持人: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18年6月28日至30日(28日报到)
地点 :北京
三、参加人员
(一)政府部门:发改、财政、住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运输、市政、等部门人员及政府平台公司相关人员;
(二)相关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部门负责人;
(三)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业务负责人;
(四)服务机构:咨询公司、策划公司、招标代理机构管理人员;
(五)高校及研究机构:各高校和相关领域研究机构教师、研究人员。
四、会议费用及优惠政策
会议费用:人民币3800元/人(包含教材、场地、听课、专家、茶歇等费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优惠政策:3-5人同行享受9折优惠,5人(含)以上同行享受8折优惠。
五、报名负责人:黄主任15710005718(同微信)
六、中国投资协会城投委项目对接交流
报名方法
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报名系统;
可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直接报名
往期回顾链接:2018年01月24-26日北京【圆满结束】十九大后政府类项目融资的发展趋势及PPP项目风险管控专题研讨会
往期回顾链接:2017年11月09-11日【圆满结束】新形势下政府类项目融资创新模式专题培训研讨班
为了更好的方便交流,可以加黄主任微信或QQ。邀请您进中国PPP产业交流群【PPP项目对接群、PPP律师群、PPP工程群、PPP投融资群等】
(未完待续)有需要报名的学员加我手机微信,拉您进中国PPP产业交流群(微信群)及(QQ群292641945)
感谢您抽出 来阅读此文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