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间,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T康美,600518,以下简称“康美药业”)公告称,公司满足了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基本要求,经过审慎评估,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充分揭示后续不确定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决定撤回关于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其市值不到10亿元,2018年一度突破千亿,但此后因财务造假陷入泥潭。2018年5月18日,康美药业主动向上交所申请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康美药业”变更为“ST康美”。
此前的4月29日,康美药业曾公告称,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本次申请如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公司股票简称将变为“康美药业”,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随着撤回申请,则意味着康美药业的公司股票简称仍为“ST康美”,日涨跌幅限制仍为5%。
如今明明可以摘掉“ST”的帽子,为何主动放弃?康美药业在公告中给出的解释是诉讼和盈利能力。
诉讼方面,公告提到,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康美实业”)先后于2018年11月28日与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信托)签署了《信托贷款合同》、2018年12月5日签署了《信托贷款合同补充协议》,为担保上述贷款康美实业及相关方向渤海信托提供了担保措施并签订相关协议。之后在贷款合同履行过程中,康美实业未按约定向渤海信托履行全部还款义务,各担保人也未履行相应的担保责任,渤海信托将康美实业、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有限公司(简称康美中药城)、亳州市新世界商贸有限公司(简称“新世界商贸”)、康美(亳州)世纪国药中药有限公司(简称“世纪国药”)、许冬瑾等十五人列为被告。公司于2022年9月1日收到一审判决,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基于审慎性原则,依据一审判决结果,以康美中药城、新世界商贸、世纪国药被抵押的不动产账面价值为限计提未决诉讼预计负债共计6.09亿元,且前述三家子公司已在规定时间内,于2022年9月8日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已开庭,公司目前尚未收到二审判决书。
盈利方面,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状态,为26.89亿元,康美药业认为,公司盈利能力尚待进一步恢复。
康美药业强调,公司管理层将依据法律相关规定,积极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将择机再次提交撤销公司股票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
从千亿白马股到负面缠身,经历重组的康美药业当下已进入广药时代。
2020年9月,康美药业公告称,当天康美实业、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其配偶许冬瑾、金信典当行、普宁国际与易林投资共同签署《表决权让渡协议》,在表决权让渡期间内,康美实业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487184641股股份(对应公司 29.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及提名和提案权等权利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让渡给易林投资行使。易林投资背后正是广药集团和两级国资。
康美药业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2022年财报显示,康美药业的控股股东为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而神农氏无实际控制人,广药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神农氏中医药合计持有46.049%。目前康美药业的董事长赖志坚也正是来自广药系。
广药入主后,康美药业的主业聚焦在之前的中药饮片领域,其财务数据一度有所好转,2021年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79.18亿元,但2022年“是公司重整成功后生产经营的第一年,也是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换届后掌舵的第一年”,却再次由盈转亏,净亏26.9亿元。这一点也是康美药业主动放弃摘帽的原因之一。
除了净利润不稳定,康美药业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涉诉事项、关联交易、中药城业务、毛利率及固定资产等六大方面也面临质疑。5月16日,上交所向康美药业发出问询函,要求就上述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补充披露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关联交易方面,问询函提到,康美药业2022年度与控股股东的合伙人广药集团下属企业存在关联交易,且与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欣特医药有限公司等多个关联方同时存在采购与销售。
5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回复公告,对于关联交易的问询,康美药业指出,公司与关联方、无关联第三方的采购、销售业务与行为,均遵循行业和市场的商业逻辑与原则,符合商业逻辑。此外,相关关联采购、销售定价公允,有关的信用期符合公司的信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