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卫星化学257亿重磅投建延伸产业链 持续完善布局成全球第五大丙烯酸厂商

卫星化学257亿重磅投建延伸产业链 持续完善布局成全球第五大丙烯酸厂商

2023-10-01 15:53:39

据介绍,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江苏沿海开发、“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中产业合作的主要实施载体。徐圩新区将依托陆桥经济带,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对于本次投资目的,卫星化学称,项目是基于公司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依托徐圩新区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现有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战略布局。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 Α-烯烃的技术,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MPE)、聚乙烯弹性体(POE)、润滑油基础油(PAO)、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新材料,同时将副产氢气进行资源化利用,达到项目降碳的目标,进一步夯实公司功能化学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基础。

高达257亿元的重磅投资,对卫星化学有什么影响?公司称,从公司轻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验证了以轻质化原料发展带来的资源供应保障、绿色低碳、产品高端化的效应,公司采用自筹资金方式,分期投入项目,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杰出的研发技术团队、高效的经营管理团队,拥有成熟的生产运营与项目建设团队。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卫星化学在投建上大动作不断。除了上述257亿元大动作外,2021年,公司曾宣布投资115亿元建设PDH等175万吨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此前的2017年,公司曾宣告投资330亿在连云港建25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和150万吨/年丙烷脱氢等装置 。

257亿元投资建设,是卫星化学为公司未来寻找发展空间,此前的大规模建设,让卫星化学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官网中,卫星化学披露,公司愿景为百年卫星,卓越标杆。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丙烯酸生产商,是国内少数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商之一。坚持C2、C3双产业链布局,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专注于技术与服务的多元化化工企业。

在2022年年报中,卫星化学表示,其是国内领先的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拥有国内首套进口乙烷综合利用装置、首套丙烷脱氢装置,国内最大的丙烯酸生产装置,HDPE、EO、EG、SAP、聚醚大单体、双氧水等多个产品产能位居国内前列。

产业链一体化是卫星化学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实现连云港基地二阶段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新增年产 40 万吨 HDPE、73 万吨 EO、60 万吨苯乙烯,促进乙烯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延伸,为聚醚大单体、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碳酸酯等新能源材料项目、乙醇胺等功能化学品项目提供原料保障,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延伸的发展。

卫星化学披露,公司推进了连云港石化绿色新材料项目,各产品生产装置完成中交或已接近建成,将进一步提高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效率。平湖基地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于 10 月开工建设,计划 2023 年底中交,将更加高效利用 PDH 的丙烯资源生产多碳醇,形成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产业链闭环。嘉兴基地加快推进 26 万吨高分子乳液项目建设,拓宽丙烯酸酯下游向中高端纺织乳液、涂料乳液、粘合剂、电池粘合剂与涂覆剂等化学新材料发展,促进公司产业链在质与量上的大幅提升。

大规模投资建设的背后,是卫星化学科技创新在支撑。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81亿元、10.91亿元、12.38亿元,连续增长,2022年的研发投入较上年增长15.14%。

整体而言,卫星化学的盈利能力在提升。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3.55亿元增长至107.79亿元,翻了一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从3.12亿元增长至12.73亿元,增长了3.08倍。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7.73亿元、285.57亿元、370.44亿元,同比变动-0.06%、165.09%、29.72%,对应的净利润为16.61亿元、60.07亿元、30.62亿元,同比变动30.50%、261.62%、-49.02%。

2022年,虽然净利润大幅下降,但较2020年仍然大幅增长。2021年、2022年的净利润大幅波动,与行业环境直接相关。2022年,行业整体承压,中毅达(维权)、兴化股份、华尔泰、亚太实业等净利润均大幅下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