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扩产与揽获的订单有关。去年以来,华友钴业相继与特斯拉、浦项化学、浦华公司签署供应合同。
二级市场上,近一年以来,华友钴业的股价呈下降趋势,前复权后 ,股价跌幅在50%左右。
最新公告显示,华友钴业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匈牙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匈牙利巴莫”)在匈牙利投资建设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项目。经初步测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为 12.78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00.8284亿元),其中一期投资建设规模为 2.5 万吨/年,一期计划总投资为 2.52 亿欧元,一期建设期预计为 2 年。
对于本次投资,华友钴业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战略规划把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本次在欧洲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是公司按照中长期发展战略做出的安排,也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契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对新能源锂电材料快速增长的需求,顺应了全球市场产业政策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提升和稳固公司的市场地位。
2022年6月,华友钴业披露了三个重大项目。第一个项目,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拓国际与GLAUCOUS合资建设华山镍钴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6.0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4.20亿元)。建成后,项目将有能力处理红土镍矿干矿量约1040万吨/年,产出氢氧化镍钴中间产品32.6万吨/年,折合镍金属量12.3万吨/年,钴金属量1.57万吨/年,另有选矿副产品铬精矿约50.6万吨/年。
第三个项目,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友锂业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总投资为25.81亿元。建成后的锂辉石精矿处理规模达到38.9万吨/年,产出电池级碳酸锂27724吨/年、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25286吨/年及副产品元明粉、锂硅粉。
此外,今年4月19日,华友钴业披露 ,公司当日与韩国LG化学、新万金开发厅、全罗北道及群山市、韩国农渔村公社在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签订《投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约定,公司与LG化学拟在韩国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金属硫酸盐、前驱体)生产工厂。5月3日,华友钴业又宣布,公司与POSCO FUTURE M签署备忘录,拟在韩国浦项蓝谷国家产业园区内投资设立电池材料硫酸镍精炼及前驱体生产工厂。
暂且不谈本次匈牙利投建所需的上百亿资金,单单是从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就可见公司财务压力较为明显。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华友钴业资产负债率为70.45%,为近年来的高位。期末,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154.36亿元,对应的长短期债务合计为355.69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73.17亿元。
去年6月,公司曾抛出一份定增募资额高达177亿元的募资计划,这笔巨资,公司原本计划将40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137亿元用于扩产。扩产项目有两个,即印尼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广西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预计分别投资159.63亿元、21.16亿元,合计为180.79亿元。公司计划分别使用募资122亿元、15亿元,合计为137亿元,差额43.79亿元由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解决。
去年底,华友钴业宣告终止这一巨额融资计划。显然,上述定增募资计划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三个重大项目资金问题。随着定增募资计划终止,公司又得重新筹措这笔177亿元资金。
当然,目前,华友钴业正在推进在瑞士发行GDR上市,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只是,这一动作究竟能募集到多少资金,能否真正解渴,是个未知数。
华友钴业扩产是有底气的。近年来,公司频频签订供货长单。去年8月,华友钴业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长单,拟于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向特斯拉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今年1月,华友钴业与浦项化学、浦华公司分别签订三元前驱体产品购买协议,拟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向浦项化学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合计约16万吨,向浦华公司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合计约1.5万吨。
华友钴业的净利润在失速。2020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87亿元、353.17亿元、630.34亿元,同比增长12.38%、66.69%、78.48%,呈加速增长趋势。同期,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11.65亿元、38.98亿元、39.10亿元,同比增长874.48%、234.59%、0.32%,2022年的净利润与上年仅仅持平。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910.10亿元,同比增长44.64%,而净利润为10.24亿元,同比下降15.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9.96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16.32%。
二级市场上,2021年3月25日至7月13日,华友钴业的股价从阶段性低点46.34元/股上涨至高点115.72元/股,涨幅为149.72%。此后,股价上行趋势逆转,震荡下跌。去年6月23日至今年6月21日,股价从91.56元/股下降至46.18元/股,累计跌幅约为49.62%(均为前复权的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