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企业又一次重大变动开启,或可实现“双赢”。
近日,本钢板材(000761.SZ)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与本溪钢铁进行资产置换,拟置入公司的资产为本钢矿业100%股权。
不仅如此,2021年,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要求进行重组整合,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鞍钢集团表示,以优质矿业资产注入并置换钢铁资产,可彻底解决本钢板材与鞍钢股份所涉钢铁业务同业竞争问题。
1996年7月,经国家批准,其改制为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97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
1997年6月,以炼钢厂、热轧厂和原初轧厂为主体,成立了本钢板材,并成功上市,发行A股股票1.2亿股、B股股票4亿股。
近年来,本钢板材业绩起伏较大,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1.82亿元、527.41亿元和48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8%、5.10%和-7.69%;净利润分别为10.36亿元、5.56亿元和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2%、-46.39%和-30.85%,已连续三年下滑。
资料显示,2021年,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要求进行重组整合。从制定方案到实质整合,仅用56天便顺畅对接,实现了管理制度和资产重组的全面改革。
鞍本重组后,鞍钢粗钢年产能达到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全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达到42%,形成“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本钢集团董事长杨维表示:“鞍本重组取得标志性成效,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经典案例,不仅重塑了中国钢铁行业产业格局,而且涉及央企重组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振兴等重大改革实践,探索出一条我国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改革的新路径,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典范意义。”
本钢集团负责人表示,“2022年,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形势下,本钢实现‘弯道超车’,销售利润率跑赢行业,净利润完成了考核奋斗目标。”
6月21日,本钢板材发布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预案显示,拟与本溪钢铁进行资产置换,拟置入公司的资产为本钢矿业100%股权,拟置出公司的资产为上市公司除保留资产及负债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拟置入资产与拟置出资产的差额由一方向另一方以现金方式补足,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具体来看,本次交易的保留资产及负债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与置入矿业资产生产经营相关的能源转供变电站、通讯机房及DN900供水管路等资产;部分货币资金。
本次交易前,本钢板材主要从事炼铁、炼钢、轧钢等钢铁业务。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拟将钢铁业务置出,同时注入资产质量更优、盈利性更强的矿业资产,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功能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优化调整上市公司业务结构,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
资料显示,本钢矿业以铁矿石开采、铁精矿加工为主要业务,辅以球团矿生产、冶金灰生产和炸药生产等业务,其主要产品为铁精矿、球团矿、冶金灰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钢矿业所在地域铁矿石资源富集,已备案的铁矿石保有资源量达12.71亿吨,其中包括亚洲最大的单体露天铁矿——南芬露天铁矿,保有资源量达到10.37亿吨。
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本钢矿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9.37亿元和95.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5亿元和20.71亿元。
鞍钢集团表示,经过反复研究,以优质矿业资产注入并置换钢铁资产,可彻底解决本钢板材与鞍钢股份所涉钢铁业务同业竞争问题,同时得以保留并做优做强本钢板材上市平台,是践行承诺、维护其上市地位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