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农集团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1.5亿元用于扩张饲料加工、生猪养殖产能。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初,公司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拟投入约20亿元,投建神农集团红河州生猪全产业链项目。
在此背景下,神农集团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增,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亏损超1亿元。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承压,继2022年同比出现大幅下滑后,今年一季度净流出2.16亿元。
6月21日,神农集团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11.5亿元用于扩张饲料加工、生猪养殖产能,投资项目包括2个饲料加工类建设项目和4个生猪养殖类建设项目。
其中,云南神农幼龄动物营养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集团预混料、教槽料、仔猪料等核心高端饲料的集中生产,提供幼龄动物营养食品;广西大新神农牧业有限公司饲料加工厂项目建成后,能够满足公司广西地区新建养殖基地、新增合作农户的饲料需求;4个生猪养殖类建设项目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种猪种群规模,增加广西地区生猪产能,进一步优化养殖产能布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4月中旬,神农集团曾披露公告称,已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拟投入约20亿元,投建神农集团红河州生猪全产业链项目。
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3年,计划于2023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在弥勒、泸西、开远、建水等县市建设存栏8000头以上现代化种猪场及配套育肥场2至4个,将增加生猪存栏量1.6万头至3.2万头。
事实上,除神农集团外,包括牧原股份、温氏服份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早已开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延伸至屠宰、饲料以及食品深加工等环节。业内认为,在目前生猪养殖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可以优化成本和发挥协同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
不过,与神农集团加速扩张不同的是,一些上市猪企在行业持续亏损的背景下扩张减速。今年以来,傲农生物、大北农、天邦食品和天康生物四家生猪养殖企业,分别不同程度调降了2023年的出栏目标。
资料显示,神农集团成立于1999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饲料加工业务,2002年起进军生猪养殖行业,并在2005年进入生猪屠宰行业。目前,神农集团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业务为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述三类业务营收在2021年还比较均衡,营收占比分别为28.71%、36.93%、30.97%。但到2022年,随着神农集团持续加码生猪养殖板块,三大业务营收占比变为17.52%、53.95%、27.44%,生猪养殖贡献过半营收。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继续下滑,由2022年的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16亿元,较去年一季度的5098.66万元骤降322.87%。